同读红楼梦|22 关于《红楼梦》研究的一些杂谈
来源:哔哩哔哩     时间:2023-03-29 06:06:42

这世界从不缺少聪明人,缺的只是执着的傻子,从不缺少博学的才子,缺的只是痴迷的疯子。一本书让多少人为之痴狂啊,在外人看来这帮人脑子似乎不太正常,为了二两饭钱天天瞎胡闹,不切实际的胡诌八扯,曹雪芹真的有那么多想法嘛?就像作阅读理解题,非要让人捉摸出济世安邦,积极向上的大道理来,如果这么写作者还不待累死?

还从来没有一本书像《红楼梦》这样充满争议又富有魅力的。《红楼梦》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一样,稍不留神就走错了路,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。


【资料图】

秦可卿隐寓崇祯,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,又因为她淫丧的原因,让这种隐寓处在一种矛盾之中,甚至大部分索隐学者也不太认可这种观点,因为这和他们设想的完全不同,顺着这条线来,什么传国玉玺,什么南明史,就显得有些奇怪了。

考证学者认为索隐只是时代的产物,是特定历史背景下需要才出现的,所以才会被这么多人所推崇,新世纪就应该彻底摒弃。

从个人角度而言,读一遍《红楼梦》,甚至是读几遍,对一个人的帮助真心不大。但是通过思考其中隐喻,对人的帮助和启发确实非常巨大的。不去找寻其中隐喻,我也不会发现这本书还有这么深刻的寓意,更不会从中获得什么。

因此我认为,研究《红楼梦》非索隐不可,同时也需要考证了解其历史背景。这样你才能明白其中隐含的深意,才能将自己代入到这本书来。

曹雪芹倡导的是解放而不是禁锢,在这里你可以任由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想法。发挥主观思考的能力,提高自我意识,这才是这本书最伟大的地方。它没有教你做事,只是将冷冰冰的现实呈现在你面前。

这本书实在是太好了,恕我词语匮乏,我只能用如此粗鄙的语言来形容了。我内心非常想赞美这本书,可是俗套的词语,听着让人烦腻,也不能体现其魅力所在。因为它带给我的感受就是如此。我就只讲一下自身感受吧。

这本书虽然没有教人做事,但是深读这本书,很多生活及社会问题,都能从书中找到对应的场景,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。

他的伟大价值绝不是几两饭票,养活了几个人的问题,对于我来说,这本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人生,获得一种全新的情感体验,自此也深深爱上这本书。

索隐只是个引子,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本书。我发觉其实很多人十分反感索隐。但真理不怕明辨,有隐何妨一索。然而人们嘴上都说海纳百川,心里则想着一家为大。多岐为贵在我看来只是一句虚假的口号,没有人会认为多岐是可贵的。现实的世界已是如此,我不想文学世界也变得如此。

《红楼梦》不同于别的作品,这本书有种魔力,它在引导启发人们,发挥天性,展现自己独特色彩,正视自己从而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。生活工作虽然让人疲惫麻木,但至少在饱足醉卧之时,还能有一个别样的精神世界,避世去愁,省了些寿命筋力。

一些人看到索隐就侧目,我真心为他们感到惋惜,因为这失去了一次全面了解这本书的机会。

很多问题从正面解决不了,但从相反的角度来看,就可获得别样的启发。思想正是在一次次碰撞中才产生新的火花。闭门造车,不与外界交流,很难刺激思维冲动,产生新的想法。

很多人对刘心武老师的解读颇为不屑,其实我认为如今没几人比他的看法更贴近书中原意。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刘心武老师,一定有非常大的启发。这本书对于饱学鸿儒尚且如此,更不用说对我等布衣白丁了。

书里呈现的世界本就奇奇怪怪,梦幻离奇。作者意图要解放思想,每个人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,如果你能从这些奇怪的故事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,那真是可喜可贺。我为每个能找到属于自己精神世界的人感到庆幸。

智巧太多反而会失去原有的本性,人不要太聪明,聪明反被聪明误,与其浮躁自大,不如学习探春的朴而不俗、直而不拙。在这样人云亦云的时代,更需要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,而这也是这个时代所或缺的。

很多人困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?人为什么要读书?读书和影视有何区别,不一样是获取信息,明白一些概念嘛?不一样是了解一些故事,看一些虚理,再趁机激励一下自己。

我认为读书为了工作生活同时,也积累了知识,获得技巧,但更深处是引导人们的精神世界走向自由,唤醒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。

读书的时候,你是主角,而看影视剧或短视频的时候,别人才是主角。读书就是为了战胜天性,利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
我敢肯定,如果你理解了这本书,绝对不会从一颗珍珠最后就变成了死鱼眼。如果你理解了这本书,绝对不会总是受到情绪和身边环境的影响,如果你理解了这本书一定会为中华文化的奇特魅力所吸引,一定会更加爱红,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文化。

在短平快的时代,需要的是情绪渲染和极端态度,要么反对要么支持,要么反对又支持,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到人的本能和天性。人有伤害别人而感到愉悦的天性,也有同情怜悯他人苦难的本能。

在这样利益引导及政治娱乐为主的自媒体时代,已经没有任何客观性可言了。鲜见只介绍信息和新闻,只表达观点,而不渲染情绪,灌输思想的了。看多了类似的内容,你就不再是你,就只会变成任人摆布的玩偶。给人灌输思想并非智巧,而是蒙人眼睛的黑布。

为人处世藏三分,但我做解读地时候,需要毫无保留的,将自己所想所得,呈现出来,还要以一种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达出来,尽量交代事实和结论,你可以说我的观点不对,但还请指出哪里不对,好让我改正,若只表达态度和情绪,恕在下不敢从其教也。

做文学解读,是一条不亦看到回报之路,在这条路上能有一二知己,吾亦足愿,能尽情表达所得所愿,余生还有何叹?观点有所冒犯处,也因本人才疏学浅,见得不高所致,还请见谅。

我记得在看一期《红楼梦》讲座时,有人提到在自媒体时代,该如何展现其价值。我想这不单是《红楼梦》所面临的问题,也是许多文学爱好者共同困扰的问题。

其实我们改变不了时代,只能顺应这个时代。信息时代,人们获取得越来越多,越来越追求,更快捷更直接的精神享受和感官愉悦。

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,人们一样不爱看理治书,更喜爱惊奇猎艳,看闲情逸趣小说。这个问题自古有之,只是信息时代把这个问题放大了。

很多人觉得现在人喜欢刷短视频,打游戏,或者其他娱乐活动,不喜欢读书,不喜欢文学,不喜爱传统文化或高雅音乐。

我认为,不是人们不想,只是想获取得更多,只是想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,在舒坦方便的同时,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最大的价值,最好几分钟就可以掌握一项技能,就能读懂一本书,就能知晓世界各地的新闻。

虽然未必就真的能学到什么,但是所获得的精神满足感是文学作品替代不了的。再者这是个不缺道理的时代,大道理俯拾即是,人们更渴望直接的精神交流,想在孤独的生活外找到一点精神寄托。

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,也是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时代。愿者自来,不必强求,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,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行。也不必颓丧伤心,能展现自己的世界,我觉得这已经是很大的幸福。

人们憧憬着未来,想要过好的同时,精神世界也更加富足,但这种既要又要得想法,难免会陷入欲望陷阱里。

每个人的属性是特殊的,只可能在某一领域有精深造诣,而不可能面面俱到。做好自己就行,也不必跟禀赋不同的人比什么,不必把眼光总放在别人身上,比来比去,比到最后只会把自己比成个死鱼眼。

其实人们还是愿意了解《红楼梦》,愿意学习更多知识,明白诸多道理。但生活让人更偏向于实际,道理有时候太乱太杂,不成章法废人脑筋,又怎么说都有理,人们又不喜爱被灌输思想,所以渐渐在年轻人群体兴起了反对思潮。人们更愿意接受反对意见,只要是反对批判的就是合理的,这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出言论自由,反对即正义,批判就有理。这样渲染情绪的方式也更能迎合人们思想所需,获得更广泛的关注。

这是个思想变革的时代,大人物觉得他们太浅薄,而他们觉得那些人太腐朽僵化,不知变通。这一矛盾会不断被放大。人被利益所吸引,短期的利益比长期利益吸引更大。

马列主义,社会思想,现在年轻人谁愿意学?还有谁愿意讲?讲了有谁愿意听,不说年轻人,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有几个人能真正弄懂,能真心信仰的。不说文化传承,社会传承都是个难题。

因为这些思想与现在的世界已经格格不入,人们只愿接受些顺从自己,虚无不切实际的道理,只想得到实际技巧和方法,最好简单易行深刻而直接,但生活往往并非如此。

西方设计制度的底层逻辑是利益引导,我们则是道义引导。但人又是正邪并存的,在利益面前道义价值有几两呢?

而《红楼梦》恰恰是以情义为主创作的,且十分契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,它不会灌输思想,没有固定章法,如果人们愿意了解它,也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。

在这样一个时代《红楼梦》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。这是一本凝聚人心,劝人向善,解放思想的伟大奇书。

时代在变革,不是时代的问题,问题是我们要如何顺应这个时代。比如资讯平台头条非常懂得变通,抖音虽然大多都是很短的视频,但其实也有不少人愿意看较长的视频,但是对于制作者的要求就比较高了,需要一两秒内抓住眼球。需要语言直白,生活化,趣味化,形象化和具体化。

而B站更是汇聚了国内最多热爱学习的年轻人,选择性更加自由和多样化,更尊重人的个体差异,更侧重知识的分享和信息获取,这一点比前者做的要好。各平台特点各有不同,这里也不过多赘述了,但我总觉得,最后走在最前端的,一定是既顺从人性,又尊重个人成长的。这些平台虽各有不同,但有相似之处,就是人们都热爱也愿意学习,也都愿意了解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事。

人们渴望知识,而到处都是知识,让人迷茫又感到困惑。于是反权威彰显个体特殊的内容就开始备受欢迎,而没有特色,没有特殊观点则会渐渐被淘汰。

自媒体时代,文学作品也渐渐没落,但物极必反,文学落寞的时代,也是最需要文学的时代。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,《红楼梦》就是个很好的载体。

书不在多而在于精,哪怕你一年几年只读一本书,将这本书吃透了解了,都比一年读上几十本书要强。一本伟大著作的思想是统一而连贯的,有一套严密的逻辑章法,对于形成自己的思想帮助巨大。

就如练功一般,练了这套功夫,再练其它功夫,最后难免落个四不像一无所成。《红楼梦》就如一本《九阳神功》,理解了这本书,其它的道理也就无师自通了。

最近听到不少怨言,但从我自身感受来看,我们正在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,年轻人也不必自叹自艾,要相信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政府,时代在发展,在人心思变的时代,需要比以往拥有更坚定的意志。作为普通人只能顺应这个时代,好好把握这个时代,不要先想着改变环境,而是应该想想如何改变自己,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,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下簸却沧溟水,到中流击水,纵横四海。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